段醫師於上周六至成大參加由台南小兒麻痺者關懷中心主辦的小兒麻痺後症候群研討會,會中邀請復健權威黃美涓院長,以及成大的物理治療系主任及職能治療系主任與會,與大家分享小兒麻痺後症候群的最新治療觀念,雖然台灣的小兒麻痺病毒已經宣布完全消滅,但由於全台最後一次大爆發在1982年,而小兒麻痺後症候群由感染小兒麻痺致產生症狀平均約需35年的時間,所以2017的今天預期會有許多當時的小兒麻痺病友出現小兒麻痺後症候群。以下就當天的精彩內容以及段醫師的臨床經驗為大家簡單整理:
1. 甚麼是小兒麻痺?
造成小兒麻痺(polio/poliomyelitis)的原因是病毒擊脊髓的前角細胞或腦幹,因而造成不對稱的肌肉癱瘓,每個患者的嚴重程度不一樣。 受到感染後,一開始可能只是小感冒,不過它會在48小時內到達尖峰,有時甚至會影響呼吸。接下來會有一個緩慢的恢復期,使受傷的肌肉神經再生,而剩下沒受影響的神經則會增生側枝(lateral sprouting)去支配已沒有神經支配的肌肉,使他們的運動神經元數量變多。
2. 甚麼又是小兒麻痺後症候群呢?
小兒麻痺後症候群英文為Post-polio syndrome(PPS),是指小兒麻痺症患者因為神經的問題又再次出現肌肉衰弱與肌肉組織的減少的現象,指的是當小兒麻痺患者症狀穩定過後大於15年才發生在原本受影響或未受影響肢體的新的症狀。目前國際認定的診斷標準如下:
一、確定有小兒麻痺病史
二、感染過後一段時間是病情穩定的,正常來說應該至少15年未出現新的症狀
三、突然又有肌肉無力甚至萎縮的現象發生
四、至少有以下兩種症狀:過度疲累,肌肉或者關節疼痛,肌肉萎縮,不耐冷,而且這種現像是沒辦法用其他醫學疾病去解釋的。
3. PPS會有甚麼症狀呢?
根據影響的神經及範圍之不同會出現以下症狀,其中以肌肉無力/疼痛以及疲乏最為常見
肌肉無力 |
疲乏 |
肌肉疼痛 |
肌肉減少 |
關節疼痛 |
睡眠障礙 |
呼吸問題 |
吞嚥問題 |
怕冷 |
平衡/頭暈問題 |
消化障礙 |
泌尿問題 |
出處: British Polio Fellowship, 2009 |
4. 我是小兒麻痺病友,若出現PPS應該如何治療呢?
(1)首先,PPS是一個排除性的疾病,建議您應先至醫院的復健科或神經內科排除是否有其他造成肌肉無力或疲乏之病因
(2)經檢查排除其他病因確定為PPS後,對於PPS最佳的治療便是運動治療,可以治復健科尋求專業的協助
(3)PPS的運動治療著重於以下幾種:
A. 肌耐力訓練: 使用腳踏車,跑步機或一般步行來進行訓練。時間從20分鐘到一個小時不等,每個禮拜2-3次訓練,持續至少8週-22週,強度則在70%最大心跳率。訓練時應該注意運動強度應維持中度適當,若強度過大反而會過度使用為數較少之神經運動元造成傷害。
B. 有氧運動: 通常與肌耐力合併訓練,透過專業之醫師開立運動處方後進行中等強度之訓練,以促進心肺功能,增進疲勞之閾值
C. 物理儀器治療:使用冷熱光電水等物理因子,針對疼痛的部位進行症狀緩解。其中水療可以提供較無力之肌肉浮力,讓患者得以在水中進行運動,以增進肌肉質量
D. 輔具之使用:若無力造成行走等生活功能困難,可以考慮使用相關輔具以利生活起居
E. 透過職能治療學習能量節省策略(Energy conservation)
5. 結語:
雖然PPS並不會造成患者死亡,可是卻會對患者的日常生活品質造成很大的影響。同時,PPS並沒辦法去預防或完治。但是透過復健可以讓患者減少消耗能量,提高生活的獨立性,同時經過訓練去穩定或減緩發病過程。PPS雖然相對其他疾病少見,仍然可以達到很好的控制,建議疑似有PPS的病友應該及早尋求相關協助,透過病友團體串聯以及患者本身對疾病的認知,讓我們學會與疾病共處並發揮最大的殘餘功能!!
以下為台南市小兒麻痺者關懷中心的網站,有興趣的病友可以於此網站得到相關支持團體之訊息與疾病之資訊,也歡迎有需要的朋友至門診與段醫師討論!!
台南市小兒麻痺者關懷中心 http://demo5.byi-e.com/
段醫師門診時間:
|
禮拜一 |
禮拜二 |
禮拜三 |
禮拜四 |
禮拜五 |
禮拜六 |
上午 |
|
|
O |
|
|
O |
下午 |
|
O |
|
|
O |
|
晚上 |
|
O |
|
|
|
|
備註:禮拜二晚上及禮拜六上午為輪診,請先確認門診醫師再掛號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