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山醫院於106年10月份開始成立失智症整合門診,提供有需求之患者及其家屬完整的醫師門診及相關檢查評估,透過專人協助患者就醫並且整合各相關科別,讓病患於一次就診當中便可以串連精神科,神經內科,中醫,復健科醫師及相關治療人員,節省就醫之不便與時間花費,多管齊下,針對失智患者的問題提供完善之評估與治療復健。復健科段醫師亦為失智症整合門診成員之一,藉此機會於此提供失智症相關知識與復健方式,希望能對朋友們有所助益,也歡迎有需求之民眾至門診與我討論!!
(以下部分內容修改自衛福部失智症診療手冊,並融合段醫師臨床經驗)
到底甚麼是失智症?
失智症是一種由腦部神經疾病、身體系統性疾病、藥物或成癮物質使用所引起的持續性認知功能下降的疾病;患者出現的認知功能障礙包括:記憶學習功能、注意力、語言功能、知覺 - 空間 - 動作整合功能、推理 - 計算 -組織 - 規劃等執行功能、障礙或社交認知功能等。個案的意識清楚,整個認知功能下降或缺損的病程不能只發生在譫妄期間。而且超過 90% 個案在失智症的病程中會出現精神行為症狀,且增加照顧者身體、心理、社會及經濟上的沉重負擔,也增加社會成本。
小心~失智就在你身邊!!
台灣即將步入高齡化社會,而隨著平均餘命不斷延長,失智症已成為日益嚴重的全球公共衛生問題。據統計2015年全球失智症病人約有 4,680 萬人, 2011-2012 年台灣失智症盛行率調查則顯示,65歲以上的失智症人口約8%,也就是說每12人即有1位失智者,且年齡愈大盛行率愈高, 80歲以上的老人每 5位約有 1位失智。
失智症是緩慢進行且目前仍無法治癒的疾病,然而,早期發現與治療可有效延緩疾病的進行、維持病人的功能與生活品質、減輕照顧者壓力等。
不過失智症通常不易察覺,研究發現只有約 1/3 的病人獲得診斷。面對家中高齡的長輩以及自己日後可能有的老化問題,了解失智症的初期徵照以及相關的治療、復健方式,是我們不容輕忽的課題。
我沒有失智,只是年紀大了,所以才記不住??
從認知能力正常到失智之間存在一個灰色地帶,老化本來就有可能會造成記憶力衰減,但失智症狀包含的面像更加廣泛,基本上可以透過幕前的記憶力減弱是否有影響到生活功能以及自己對於記憶衰退有無病識感來簡單區分正常老化或是失智。
以下比較源自衛福部之失智症診療手冊,利用表格整理正常老化與失智正在認知功能改變上之比較:
失智症的診斷標準
為什麼我會有失智症
失智症的病因簡單分為
1. 腦部神經退化疾病引起之失智症:例如包括阿茲海默症、額顳葉失智症、路易體失智症、帕金森症或亨汀頓症等
2. 血管性失智症:例如腦梗塞中風之後
3. 其他續發性失智症:例如酒精成癮物質或醫藥、頭部創傷、梅毒、人類後天免疫不全病毒、庫賈氏症、缺乏維生素 B12 或葉酸、甲狀腺功能低下、硬腦膜下出血、腦部慢性生長的腫瘤、轉移的腫瘤、放射線治療、一氧化碳或重金屬中毒所引起的失智症等。
在上述三大分類當中,以阿茲海默症占超過 60% 為最多,其次是腦中風相關的血管性失智症,約占 10-15%,只有少於 5% 是可逆性失智症(亦即經過治療可能恢復。
我的家人懷疑有失智症,我該如何協助其就醫
失智症病人常有多重功能障礙,因此對外界環境的理解與適應力較差,在疾病後期,常有行動障礙與跌倒風險,需要較多的關注與協助,也需要各種不同專業人員,諸如醫師、護理人員、職能治療師、物理治療師、營養師、心理師與志工等共同提供失智症整合照護。
當家人疑似有失智症時,建議先透過門診由神經內科或精神科相關醫師進行看診並安排相關評估檢查,包括認知功能評鑑,抽血以及影像學檢查,以確診失智症並尋找是否有可逆且可處理之病因,確診失智症之後再透過不同專業領域之合作來協助病人。
通常一個典型的失智症確診流程如下:
確診失智症之後,失智症可以怎麼治療呢
失智症之治療可以分成藥物治療以及非藥物治療兩大面向討論,其中藥物治療又可以分為是針對原發性失智症減緩記憶力衰退之用藥或者是針對失智症伴隨之精神症狀用藥,非藥物治療則包括復健治療,居家環境之改造,認知能力之訓練等,以下簡單介紹:
原發性失智症之藥物治療
(1) 輕(智能測驗結果為 MMSE 10~26 分或 CDR 1 級及 2 級之患者)至中度(智能測驗結果為 10 ≦ MMSE ≦ 14 分或 CDR 2 級之患者)的阿茲海默症病人建議給予乙醯膽鹼酶抑制劑治療,三種目前可以使用的乙醯膽鹼酶抑制劑包括,donepezil( 如愛憶欣 )、rivastigmine(如憶思能 )、galantamine( 如利憶靈 ), 在療效與副作用的比較上並無明顯差別,建議依病人反應及服藥順從性來選擇使用藥物。
(2) 中至重度(智能測驗結果為 MMSE 5-9 分且 CDR 3 級之患者)的阿茲海默症病人建議給予NMDA受體拮抗劑治療(如memantine);而重度病人也可使用 donepezil 治療。乙醯膽鹼酶抑制劑與 memantine 的主要治療效果在於減緩退化病程。
失智症精神症狀藥物治療
原則如下,詳細藥物可洽詢精神科醫師,不在本次介紹之範圍
(1) 僅在非藥物治療效果不佳時,再加上藥物處理。
(2) 盡可能以最低劑量、最單純的神經精神類藥物達到期待的效果(亦即藥物劑量能低就低,種類能少就少)減少藥物對身體造成的負荷與副作用。
(3) 對於老年失智症病人,神經精神類藥物的使用原則為低起始劑量、緩慢調整(start low, go slow!)。
失智症的非藥物治療
2014哥本哈根阿茲海默協會國際研討會認為預防失智的概念在於修正生活習慣、養成健康行為。首先,從年輕開始就要養成健康的行為習慣,不要抽菸,隨時控制體重,避免發生、或治療已經發生的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心臟血管危險因子。短期內,終結失智症的藥物問世還不甚樂觀,因此非藥物的介入或治療已經成為當今防治失智症的重要對策。以下就目前針對失智症處理之非藥物治療簡單介紹:
1. 懷舊治療 (reminiscence therapy):
對於失智長者來說,他們的記憶力因疾病而受損,但遠程記憶相對較遲受到影響,因此他們大多記不得現在發生的事,但能記得許多過去的事。
懷舊治療是透過與他人或團體的活動,聊聊過去的生活紀錄、事件與經驗,通常會利用引導物如照片、日常用品、年代音樂、錄音帶、錄影帶或光碟等來幫忙回憶、並述說個人的經驗,透過回想,可以讓人覺得溫暖熟悉;藉由傾聽老人的故事來安定他們的心情,加強他們與週遭人們互動,藉以維持腦部活動、表達能力、減緩退化,更重要的是增進愉悅之情緒。
2. 認知活動
認知障礙是失智症患者其中一個最主要問題,許多失智症患者因為認知問題造成生活上許多活動無法參與或參與困難而需要協助。以認知訓練為團體主軸,結合生活中各項功能,透過團體活動的設計,讓病友在活動中不斷地運用各項認知能力,例如 : 專注力、計算能力、記憶力、邏輯推理能力,藉以維持現有之認知功能,延緩退化速度。
3. 藝術治療
例如音樂治療運用音樂的元素,包括旋律、律動、節奏活動、創作等,讓病友在團體過程中感受音樂的豐富多元,藉由音樂的媒介增進團體成員間的互動,達到社會參與之目的。又像藝術創作,透過藝術創作團體運用廣義「藝術創作即為治療」的概念,相信藝術創作的過程具有療癒的能量,讓團體成員一同創作、一起說「畫」;運用藝術創作過程與圖像,幫助失智長輩獲得接納與支持,以回顧、重整、傳承生命經驗。且團體中透過病友感興趣的主題與媒材,激發病友投入創作過程,將其表達由作品的形式發揮。透過適當的活動設計可提供成員感官刺激、提升其專注力。
4. 運動團體
失智患者隨著疾病進展,身體動作功能會開始出現退化的現象,例如體能漸漸變差,開始出現走路速度變慢,平衡能力變差導致容易跌倒等情況。而這些身體動作功能退化的現象,可以透過體能活動達到有效的改善;同時,體能活動也能增進肌力、改善平衡功能,增加體能、維持生活功能,增進人際互動、增加成就感,減緩認知功能退化,更能促進生活品質提升。
5. 現實定向感治療 (reality orientation therapy, ROT)
隨著時間,失智病人有可能逐漸與人群疏遠,而發生沒有現實感的窘境。為了避免外來的刺激不足,增進互動,現實定向感治療的應用就是利用情境或環境安排讓病人感受周遭的真實情況,例如日期、時間、地點、天氣等現況,有助於提升自尊、並減緩問題行為。
6. 其他退化之處理
隨著失智症進展,除了認知功能及運動功能衰退之外,患者亦可能出現語言(例如口齒不清,構因異常等)或吞嚥困難等問題,此時需要復健專科醫師及相關治療失之專業評估,針對病人欠缺之部分進行矯治性的治療,但若病人已經到疾病較末期,可能只能選擇代償性策略,例如吞嚥困難者考慮鼻胃管或者經皮胃造簍之置放等。
失智症是一個會漸漸失去生活功能之疾病,早期診斷的主要目的除了對症下藥之外,更重要的是使病人與家屬能及早作好準備,包括安排日後生活與工作、預立醫療指示、規畫財務等,以因應疾病對個人與家庭的影響;同時也可減少家屬對病人的誤解 ( 例如大小便無法處理、物品錯放等 ) 與衝突,並降低因行為問題產生的危險 ( 例如忘記關瓦斯 )。
失智症的診斷是醫療工作的開始而非結束,失智症的照護需要跨團隊跨領域的專業人員,家屬與病人一起合作努力,透過藥物、復健治療等方式來延緩失智甚或更後期失能之發生!! 旗山醫院成立失智症診合門診,提供有需求之患者及其家屬完整的醫師門診及相關檢查評估,讓病患於一次就診當中便可以串連精神科,神經內科,中醫,復健科醫師及相關治療人員,節省就醫之不便與時間花費。
段醫師門診時間:
|
禮拜一 |
禮拜二 |
禮拜三 |
禮拜四 |
禮拜五 |
禮拜六 |
上午 |
|
|
O |
|
|
O |
下午 |
|
O |
|
|
O |
|
晚上 |
|
O |
|
|
|
|
備註:禮拜二晚上及禮拜六上午為輪診,請先確認門診醫師再掛號
留言列表